黄香温席:
汉朝时期,黄香为了让父亲在寒冷的冬夜也能睡得暖和,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身体温热被子,然后扶父亲上床睡下。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他遇到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继母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卖身葬父:
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拾葚异器:
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在路边拾到一些熟透的桑葚,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遇到母亲因饥寒而哭泣,蔡顺将桑葚分享给母亲,并将剩下的桑葚放在一个竹篮里,用衣服盖好,放在路边,等母亲吃完后,再带回家。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敬老孝亲的重视和推崇,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