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古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文名句:
《劝报亲恩篇》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论语》
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礼记》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史记·舜本纪》
孝感动天:昔有虞舜,姓姚名重华,帝舜也。其父瞽叟与后母及异母弟象,屡欲害之。舜并无一丝忿怒之情,仍对父恭敬,对弟慈爱。其孝行感动天地,天帝嘉之。
《史记·孝文本纪》
亲尝汤药:昔汉文帝刘恒,母病三年,恒帝夜以继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尽心侍奉。母所饮之汤药,恒帝必亲尝之,确认无虞,方进献于母。
这些古文名句不仅表达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重要性和意义,还通过具体的故事和典故,展现了孝的深刻内涵和实际应用。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