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的一生与中国的科技发展尤其是航天事业紧密相连,为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立下了不朽功勋。
早年经历与留学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5年赴美国深造,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科研成就与贡献
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参与了美国早期的火箭研制项目,提出了诸多理论和设计方案,为美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他在中国航天事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在苏联撤走专家的困难条件下,带领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
回国与磨难
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力,踏上归乡之路。他在美国经历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监视等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回国的决心。
晚年与逝世
1955年,钱学森终于得以回国,结束了在美国的艰难岁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工作,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并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的事迹和精神可以用“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来概括。他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