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夏天的昆虫》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温情的散文,通过对蝈蝈、蝉、蜻蜓、螳螂等昆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夏日里昆虫世界的生机与活力。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好句的赏析:
蝈蝈
“叫蛐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
这句话不仅介绍了蝈蝈的食用价值,还通过“三尾的,腹大多子”这样的描述,让读者对蝈蝈的外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最后,“味极似虾”则通过味觉的比喻,增加了对蝈蝈的感性体验。
蝉
“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捉蝉的过程,通过“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绞”“轻轻一捂”等动作,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到那份纯真与乐趣。
蜻蜓
文中虽然没有对蜻蜓的详细描写,但通过对其他昆虫的描绘,蜻蜓的形象也跃然纸上。如“夏天的蝈蝈、蝉、蜻蜓、刀螂,这些昆虫,即使我们没有见过,但是通过他的精心描绘,我们也仿佛能够想象得到其形其神,真正是达到了如见其虫,如临其境的境界。”
螳螂
文中提到“螳螂”,但没有详细展开,但通过“刀螂”这一称呼,读者可以感受到螳螂的锋利与神秘。
情感表达
“你写这些昆虫什么意思?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这段话表达了汪曾祺对自然和童真的怀念,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接触自然,培养对生命的热爱和好奇心。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夏天的昆虫》不仅是一篇描绘昆虫的佳作,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散文。通过对昆虫的细腻描写和对童年记忆的温情回忆,汪曾祺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趣味的夏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