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是一部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以下是从《红岩》中摘抄的一些好词和好句,以及它们的赏析:
好词:
热泪盈眶:
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
焦躁不安:
形容心情非常不安,无法平静。
不攻自破:
形容力量强大,无需攻击就已崩溃。
忐忑不安:
形容心神不定,内心焦虑不安。
形势严峻:
形容情况非常严重。
雨雾蒙蒙:
形容天气阴暗,视线模糊。
胸口梗塞:
形容内心痛苦,呼吸困难。
恸哭出声:
形容极度悲伤,大声痛哭。
头昏目眩:
形容头脑昏沉,眼睛发花。
满怀悲愤:
形容心中充满悲伤和愤怒。
掩人耳目:
指用假象迷惑人,使人看不清真相。
风吹草动:
比喻微小的变动或风吹草动引起的变化。
倾巢出动:
比喻全部出动,像鸟儿倾巢而出。
整装待发:
形容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好句:
成岗把妈妈送出门,回到房内拿起水瓶,倒出一大杯开水,放在桌上。(第1章)
这句描述了成岗在母亲离开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的细心和关心。
愤怒的陈松林,什么也不想看了,绕过松林坡,径直朝华为的宿舍走去。他对那个受了伤的,被叫作黎纪纲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和同情。(第1章)
这句描绘了陈松林愤怒的情绪和他对黎纪纲的同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和前几次回家一样,仍然听不见嘈杂的金属撞击声和电动机嗡嗡的低鸣,厂里全是静悄悄的。成瑶不管这些,朝一座小小的灰色砖房的楼上直跑。(第1章)
这句通过环境描写和成瑶的行动,表现出厂区的寂静和成瑶的急切心情。
这青年衣衫破旧,举止有些寒伧,看样子不像学生,大概是个小职员吧?不过,要是职员,他怎能一天到晚不去上班,把时光都消磨在书店里?甫志高几次想问,却不好启齿。(第1章)
这句通过对外貌和行为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神秘的人物形象,并引发了甫志高的好奇心。
夜渐渐深了。陈松林在忙乱中逐渐察觉到,顾客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甫志高跨进书店来了,他也像普通的顾客那样,在书架上东翻翻,西看看,浏览着图书。甫志高到书店来,是有目的的。(第1章)
这句通过时间和环境的描写,以及甫志高的行为,表现出书店的宁静和陈松林的秘密任务。
眼看着工人生活的艰难困苦,成岗心里感到十分痛楚。他在几座工棚里转来转去,想和工人商量。工人却冷淡地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着新来的管理员,始终保持着沉默,像火山爆发前的沉默……(第1章)
这句通过成岗的感受和工人的态度,揭示了工人生活的艰辛和革命者的决心。
一瞬间,他仿佛看见了那部巧妙的机器的影子,正像一部小型的脚踏平版印刷机。……可是当他把铅笔伸向绘图纸,眼光刚刚移到洁白的纸上时,机器的幻影却变得模糊乃至空无所有了。(第1章)
这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现实的残酷打击。
陈松林记得,他第一次遇到黎纪纲,就是在这里。(第1章)
这句简洁地回顾了陈松林和黎纪纲的初次相遇,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这些好词和好句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还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