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放大事物的特征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扩大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事物的特征往大、多、高、强、深等方面描述,以达到强调的效果。例如:
《景阳冈》中描述老虎的吼声:“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古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能行》中描述“我”的动作:“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
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的特征往小、少、低、弱、浅等方面描述,以达到强调的效果。例如:
《七律·长征》中描述五岭山和乌蒙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药》中描述人:“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日常生活中:“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夸张的作用
夸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它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和想象。
运用夸张的注意事项
合理性:
夸张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适度性:
夸张和真实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场合性:
夸张适用于需要强调气氛、情感或形象的场合,但不适宜用于严肃的文体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
通过合理运用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