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和深刻哲理的古典小说,以下是一些经典摘抄及其赏析:
摘抄: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打扮,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神果退。
赏析:这段话体现了孙悟空的机智和聪明。他通过巧妙的计谋,成功摆脱了土地神和仙吏的监视,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应变能力。
摘抄:
那赤脚大仙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应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正大光明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
赏析:这一段与赤脚大仙的对话进一步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他利用大仙的正直和信任,编造了一个合理的谎言,成功骗过了大仙,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摘抄:
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王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够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既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赏析:这段描写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善战。他凭借一条金箍棒,成功击败了四大天王和李托塔、哪吒太子等神仙,体现了他的强大战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摘抄:
大圣行时,忽见有无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赏析:这段话写出了孙悟空的自以为是和淘气可爱的一面。他在到达天庭的尽头时,不仅留下了自己的记号,还撒了一泡猴尿,展示了他不拘小节、率真直率的性格。
这些摘抄不仅展示了《西游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彩情节,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部古典小说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