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的重要著作,由东汉时期的经学家许慎编撰。以下是一些《说文解字》中的经典语句及其赏析:
“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穷洞圣人之微旨”。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文字学的认识不足,对古代文字的误解和轻视,以及许慎对文字研究的深入和独到见解。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众长,至于大小,信一丶而有证”。
许慎在编写《说文解字》时,结合了古代籀文,广泛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使得书中对文字的解释和分类既全面又有确凿的证据。
“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这句话体现了许慎的严谨态度,对于未知的文字现象,他选择保留空白,而不是随意猜测或编造。
“气才发,着国她气才发,引出万物者也”。
这句话解释了“气”字的本义,即气的发散,是万物生发的起点。通过字的结构,揭示了“气”字的含义和象征。
“思者,上为‘田’,下为‘心’,‘心之田’;‘想’者,上为‘相’,下为‘心’,‘心之相’”。
许慎通过字的结构,解释了“思”和“想”两个字的含义,体现了他深入字义、剖析字形的高超技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这句话表达了许慎对文字理解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强调不同的心态和境界会影响对文字的理解。
“我华夏文字乃先贤所创,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
这句话强调了文字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是文化传承和政治治理的基础。
“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
这句话出自《荀子·强国》,通过借代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决心和气势。
“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
许慎对“口”字的解释,既说明了它的基本功能,又通过象形的方式展示了字的结构。
“言语,飮食者口之两大端。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这句话详细描述了“口”字的两大功能:言语和饮食,并引用了《颐》卦来说明言语和饮食的重要性,体现了许慎对文字功能的全面理解。
这些经典语句不仅展示了许慎对文字学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文字和文化的重视。通过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说文解字》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