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集,其中收录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等,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对人性的探讨。以下是一些读书笔记的摘抄和赏析:
希望与绝望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赏析:这段话通过海边月夜的场景,表达了鲁迅对希望的深刻思考。希望看似虚无缥缈,但正是通过人们的努力,才使得希望成为现实。这种希望与绝望的辩证关系,贯穿了《呐喊》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
封建礼教的残酷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 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赏析:这段描写反映了鲁迅对封建礼教束缚下人们视野狭窄的批判。通过对比海边的贝壳和西瓜,鲁迅揭示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无知和局限,暗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人性的扭曲
"吃人的是我的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赏析:这是《狂人日记》中的名句,通过“吃人”的隐喻,鲁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这种扭曲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的压迫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
知识分子的困境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孔乙己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仍然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悲哀。
社会的冷漠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 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小栓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苦难人民的冷漠。小栓身患重病,却无人关心,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革命的孤独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宜涨红了脸,额上的青荕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赏析:这段描写通过孔乙己与他人的对话,反映了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压迫。孔乙己虽然被误认为偷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坚韧和执着。
通过这些摘抄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呐喊》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更是对人性、希望与绝望、知识分子的困境等主题的深入探讨。鲁迅先生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唤醒了人们对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