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通过拟人手法,赋予骆驼祥子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赏析: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赏析:这里将祥子置于一个极其黑暗的环境中,通过“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这样的拟人化表达,突出了祥子所面临的绝望和孤独。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无奈,仿佛在与黑暗进行一场无声的抗争,但最终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再走入黑暗中”。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赏析: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能够“公道”或“不公道”,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雨成为了社会不公的象征,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祥子对这种不公的不满。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赏析:通过拟人手法,祥子的脸被赋予了“硬棒”的特质,这不仅是对他外貌的描写,更是对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将自己的脸和身体视为一体,表现出他对自己的形象和能力的自信。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赏析: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祥子的希望和失望生动地展现出来。他的希望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但最终却“多半落空”,这种对比突出了祥子命运的悲惨和无奈。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赏析:这句话通过拟人手法,将金钱赋予了“引进恶劣社会”和“撇开高尚理想”的能力,形象地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作用,以及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通过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老舍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还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得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