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舰命名方式具有独特性,主要特点如下:
一、字号体系
单一字号贯穿 同级或同类战舰以一个字(即“字号”)命名,例如“定远”“镇远”“致远”等,形成系列化命名规则。
字号含义
常取威武之词,如“定远”寓意平定海洋、扬国威;“镇远”象征安定远方;“致远”则带有激励士气的象征意义。
二、命名原则
非完全依赖地名
尽管部分舰名取自地名(如“定远”对应安徽定远府、“镇远”对应贵州镇远府),但地名并非主要参考因素。
体现建军抱负
命名融入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远见,如“致远”号象征追求远大目标,“靖远”号体现维护海疆稳定的愿景。
三、其他特色
谐音与寓意结合
部分舰名存在谐音现象,例如“海容”被解读为“海纳山容”,强调包容与长寿;“海琛”寓意海中珍宝。
避免忌讳
有记载“海华”原为“海洙”(“洙”通“朱”),后改为“华”以避免与明室朱姓冲突。
四、补充说明
广字号: 如“广甲”“广乙”等,原属广东水师,因籍贯命名。 标志与舰名关联
综上,清朝军舰命名既体现传统象征意义,又蕴含时代精神,是军事文化与政治理念结合的产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