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民变更姓名需遵循以下原则和程序,且 不能直接将名字改为全大写或仅使用名(即去掉姓氏):
一、法律限制
姓氏的不可去除性 姓氏作为公民身份的核心标识,法律上禁止随意去除。即使父母同意,未成年人改名仍需双方签字。
特殊情形的审批要求
若因收养、监护权变更等特殊原因需改姓,需提供公安机关批准文件。
二、改名条件
成年人: 需本人提出申请,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及改名理由(如重名、名字中含有生僻字等)。 未成年人
三、改名流程
提交申请:
携带身份证、户口簿、改名理由证明等材料至户籍所在地派出所。
审批流程:
派出所需3人以上签署同意意见,审核通过后办理新身份证。
更新证件:
新身份证办理完成后,需办理银行、社保等账户的变更手续。
四、特殊情况说明
改名后复姓:若需将名字改为复姓(如两个字),需提供公安机关的批准文件。
民族习俗:少数民族可依据本民族文化传统改姓,但需经民族事务部门审核。
五、注意事项
改名次数限制:我国法律未明确限制改名次数,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影响社保、银行等账户的变更。
历史档案影响:改名后,学历、工作经历等历史档案需重新审核。
综上, 直接去除姓氏改名不符合法律规定,但可通过合法途径变更姓氏(如收养、监护权变更等)。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咨询户籍管理部门,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和法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