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的名字由来有多种说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古代印度人的观念
古代印度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因此认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梵语称其为“马脑”。
中国的早期称呼
在中国汉代以前,玛瑙被称为“琼”“赤琼”“赤玉”或“琼瑶”。
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
蒙古地区的称呼
在古代蒙古地区,蒙古人看见玛瑙的颜色和纹理与马的脑很像,就把这种玉石称为“马脑”。
文献记载
三国时期,曹丕在《玛瑙赋》中提到“马脑,玉属也,出自西域”。
南北朝时,鸠摩罗什在《妙法莲华经》中形容玛瑙“色如马脑,故从此名”。
名称的演变
玛瑙的名称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马脑”逐渐转变为“玛瑙”,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如“琼”“赤玉”等。
地缘说
南红玛瑙的称谓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在中国南方,特别是云南保山地区开采的红色玛瑙被称为“南红”。
合并说
在甘肃迭部发现的高品质红玛瑙曾被称为“甘南红”,而云南保山的红玛瑙则被称为“滇红”。随着流通范围的扩大,两者逐渐合称为“南红”。
文化象征说
南红的“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紧密相连,其名称也承载了人们对“中国红”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寄托。
综上所述,玛瑙的名字来源于其颜色和花纹与马脑相似,古代印度人最初将其称为“马脑”,后经过翻译和文化传播,逐渐演变为“玛瑙”。在中国,玛瑙还有多种别称,如“琼”“赤玉”等。南红玛瑙则是因为其产地在中国南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