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宋】姜夔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船桨没入粉红色的荷花塘中,船灯随着摇曳的水波晃晃悠悠。这里不说“桨入红衣,浪摇青灯”,而说“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词情愈发摇曳生姿,颇有全身心与大自然相拥抱的意味,绝美!
《蟾宫曲·西湖》【元】徐再思
花下归来,带月敲门。我在花下归来,带着月亮敲门来找你。抛开原文的语境,拿它来当“情话”也很别致。
《琵琶仙·天际归舟》【清】蒋春霖
一舸青琴,乘涛载雪。一只小船一位美人,和她乘着波涛共饮酒。古人的用词真考究啊,一个“乘”,一个“载”,真是妙绝。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清】厉鹗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无数秋声在群山中响起,星月倒映在水中央。一幅夜间行舟的生动景象跃然纸上。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元】徐再思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枕着清风、看着明月、听着溪水,这番惬意自在,大概就是神仙生活了吧。
《项脊轩志》【明】归有光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上梅直讲书》【宋】苏轼
优哉游哉,可以卒岁。逍遥自在地过日子,可以尽享天年。
《滕王阁序》【唐】王勃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六国论》【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