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马致远的《四块玉·叹世三首》中提到:“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宋·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唐·韦庄的《秦妇吟》中描述了更极端的情况:“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魏晋·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并序》中写道:“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清·曹雪芹的《螃蟹咏》中提到:“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唐·孟郊的《秋怀十五首》中有:“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
宋·陆游的《山居食每不肉戏作》中提到:“溪友留鱼不忍烹,直将蔬粝送余生;二升畲粟香炊饭,一把畦菘淡煮羹。”
宋·苏轼在《东坡集》中记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和情感表达了人们对肉类的态度和感受,有对美食的享受,也有对战争的愤怒和对和平的渴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