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短语结构类型及判断方法如下:
并列短语
定义: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例子:
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
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
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
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
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
特点: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些并列短语有特定次序,如时间顺序、大小顺序等。
偏正短语
定义: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即“修饰语+中心语”。
例子:
名词性偏正短语:中华情、赤壁赋、出师表
动词性偏正短语:认真研究、努力进取
形容词性偏正短语:十分灵敏、异常精美
特点:“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动宾短语
定义:前一部分举出动作或行为,后一部分是这种动作行为所影响、支配或关涉的对象。
例子:
学文化、看电影、买东西
上中学、去西藏、回娘家
吃食堂、照镜子、吃大碗
特点: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可以加助词“了”。
述补短语
定义: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例子:
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特点: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主谓短语
定义: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例子:
天亮了、他来了、花儿开了
特点: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复指短语
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组成,指代同一事物。
例子:
这座城市、那些学生
特点:通常由指示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
方位短语
定义: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
例子:
桌子上、山下、东边
特点:表示物体的位置或方向。
量词短语
定义:由数词和量词组成。
例子:
这两本书、三张桌子
特点: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或度量。
介宾短语
定义:由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例子:
在教室里、关于这个问题
特点:介词后面通常跟名词或代词,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或定语。
“的”字短语
定义:由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加上“的”字构成。
例子:
他的书、快乐的孩子
特点:“的”字短语通常作为定语,修饰名词。
“所”字短语
定义:由“所”字和动词、形容词等构成。
例子:
所见所闻、所想所作
特点:“所”字短语通常用于构成所字结构,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的范围或结果。
判断方法总结:
根据核心词语判断:核心词语通常能揭示短语的类型。
注意短语的功能:短语在句子中的功能(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有助于判断其类型。
识别语法范畴:了解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的典型结构。
观察词与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