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话常用口语包括:
瓜娃子:
指傻瓜、笨蛋。
雄起:
鼓励、支持,意为“加油”。
幺儿:
称呼小孩或年轻人,带有亲昵意味。
单怕:
可能指“单独怕”或“单一怕”。
虾子:
形容人胆小或做事不果断。
弯脚杆:
形容人走路姿势不直。
抹货:
可能指抹桌子或清理东西。
相因:
可能指“相互因”或“因果关系”。
赶场:
指去集市或市场。
刨猪汤:
可能指杀猪后吃猪肉。
鱼摆摆:
形容鱼很多或摆得很整齐。
打平伙:
指平摊费用或共同承担开销。
打牙祭:
指吃好吃的,打牙祭。
睡瞌睡:
指想睡觉。
少午:
可能指“少吃”或“不足”。
宵夜:
指晚上吃的点心或饭菜。
咋子:
询问方法或情况。
闷墩儿:
形容人沉默寡言。
赖克宝:
可能指“耍赖”或“调皮”。
儿豁:
表示惊讶或赞叹。
克膝头:
指膝盖。
连儿杆:
形容连续不断。
打标枪:
可能指投掷标枪。
窝丽:
可能指“窝儿里”或“家里”。
吃皮:
形容人厚脸皮或不知羞耻。
弯栓:
形容人弯曲不直。
潲水婆娘:
可能指“潲水”或“洗碗水”。
二杆子:
形容人做事鲁莽或不分轻重。
晒:
可能指“晒太阳”或“展示”。
格:
可能指“什么”或“这个”。
31. 哈(轻声):可能指“哈哈”或“呵呵”。
32. 豁别个:可能指“豁出去”或“不顾一切”。
33. 对头:指“对手”或“仇人”。
34. 晓得:表示知道。
35. 摁是:可能指“确认”或“是”。
36. 莫棱个:可能指“什么”或“什么”。
37. 恼火:表示生气。
38. 龟儿:指儿子或年轻人。
39. 干虾儿:形容人胆小或软弱。
40. 臊皮:形容人不知羞耻。
41. 不得了:表示情况严重或厉害。
42. 耍一哈:表示玩一会儿。
43. 仙人板板:形容人死板或固执。
44. 架架车:可能指“开车”或“驾驶”。
这些口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建议多了解和学习这些口语,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