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六回的摘抄及赏析如下:
摘抄
观音院僧谋宝贝
唐僧师徒二人行至蛇盘山鹰愁涧,白马被小白龙吃掉。悟空与小白龙争斗,后请观音菩萨收服小白龙并让其化作白龙马继续西行。
黑风山怪窃袈裟
师徒路遇观音禅院借宿,院主贪图唐僧的宝贝袈裟,欲谋财害命,悟空借避火罩护住唐僧,院主事败撞墙自尽,袈裟却被黑风山怪偷走。
赏析
人性的贪婪与丑恶
这一回展现了人性的贪婪与丑恶。观音禅院的老和尚活了270多岁,本应参透世事,却因对袈裟的贪恋而心生恶念,最终落得身死院烧的下场,令人可悲可叹。这也提醒我们,不可炫耀珍宝,以免引来灾祸;做人要心存善良,不可贪心,否则终将自食恶果。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可轻信他人。
悟空的机智与勇敢
悟空在观音禅院中,面对院主的贪念和陷害,他机智地使用避火罩保护了唐僧,并最终助长了火势,让整个寺院陷入了火海。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悟空的机智和勇敢,也体现了他对师父的忠诚和保护。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故事中,院主因贪心而最终丧命,黑风山怪因偷窃而最终被悟空捉拿,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一回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提醒人们要心存善念,不可为恶。
悟空的顽性与成长
悟空在这一回中虽然顽皮,但他的忠诚和保护师父的行为也体现了他的成长和进步。观音菩萨教给唐僧紧箍咒的秘诀,正是为了制约悟空的顽性,使他能够更好地保护师父完成取经的任务。
综上所述,第十六回通过一系列紧张而惊险的情节,展现了人性的贪婪与丑恶,悟空的机智与勇敢,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一回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深刻地传递了道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