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主要是将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放在谓语之后。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状语后置例句及其翻译:
一般状语例句
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 (司马迁 《史记》)
译为:周恒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其中"使虢仲"为状语。
状语后置例句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诸葛亮《前出师表》)
译为: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其中“于内”、“于外”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例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司马迁《鸿门宴》)
译为:将军于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其中“河北、河南”就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例句
覆之以掌 (蒲松龄《促织》)
正序为“以掌覆之”译为:用手掌覆盖(蟋蟀),“以掌”就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例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译为: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其中的“于蓝、于水”为典型的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例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译为: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其中"于藏书之家"便是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例句
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纪》)
译为:以事具告,其中“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状语后置例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译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状语后置例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译为:将军于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状语后置例句
覆之以掌 (蒲松龄《促织》)
正序为“以掌覆之”译为:用手掌覆盖(蟋蟀),“以掌”就是状语后置。
这些例句展示了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不同的介词短语(如“于”、“以”、“乎”等)构成介宾短语,放在谓语之后,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