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文化、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以及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以下是关于《乡土中国》的概要和一些优美词句:
概要
主要内容
农村社会结构:分析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家族关系,描述了它们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生产生活方式:探讨了农民的粮食生产、食品、衣着、住房等方面的生活方式,以及农村村民的生育方式、结婚习俗、家庭教育、传统节庆等内容。
民俗传统:揭示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的祭祀、宗教信仰、信仰习俗等方面。
城乡关系:不仅描绘了中国传统农村生活和文化的著作,也是一部揭示城乡关系的著作。
核心概念
乡土性: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礼俗社会:传统的社会,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法理社会:现代工业社会,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分化,人的行为受规章法律的制裁。
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是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非现代社会的团体格局。
优美词句
心是一棵树,独木不成林。因此,树与树既独立又相联,心与心既相异又相亲。
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
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失败与成功之间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作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农民,那是生活在地下的人。—— 余华《活着》
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我们的心是富饶的。—— 莫言《红高粱家族》
乡愁是一方热土,可供人们寄托生命的故土。—— 沈从文《边城》
从基层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下人离不开土地,像植物一样在泥土里生了根,很少发生变动。
中国农民是聚村而居,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由于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导致大部分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是孤立和隔膜的。
这些词句不仅反映了《乡土中国》的核心思想和研究内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独特风貌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