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论述。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关键内容的摘抄和赏析:
差序格局的定义
“差序格局”就像是把一块石头投入水面所产生的一圈圈的波纹,这些同心圆的中心,也就是石头投入的地方,这个中心就是我们自己,这些波纹一圈圈推出去,而与个人的亲密程度也随着波纹越推越远。
差序格局的特点
范围不明确:特别是体现在那些与我们稍远的圈子上面。
具有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的伸缩能力:在乡土社会中,家庭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与西洋社会结构的对比
西洋社会中的团体格局,如同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不具备伸缩性。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相比之下,中国的差序格局则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所形成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关系随着波纹越推越远,也愈推愈薄。
差序格局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中的应用
亲属关系: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则是差序格局的典型。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这网络中可以一直推出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
地缘关系: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差序格局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在差序格局中,人们在办事情的时候总是在讲交情、攀关系,这是因为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差序格局的比喻
费孝通参考孔子的理论,将差序格局的模型与北斗星及其周围星斗作比,以说明人与社会中周围人的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一层层向外扩展推衍的。随着一段段关系的增加,个人所及的社会范围也在扩展,因此形成了一个类似“同心圆”的关系分布格局。
通过这些摘抄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差序格局”这一核心概念,以及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