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做出贡献的青年事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王崇伦: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生产建设突飞猛进发展。年轻的高级技工王崇伦刻苦攻关,创造加工出独特工具胎“万能工具胎”,使效率提高了6倍至7倍。
梁军:
1948年,18岁的黑龙江省明水县青年梁军已经自如地驾驶拖拉机驰骋在北大荒,这位最终成为新中国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钱票面人物,把“火犁”“开”上人民币的东北姑娘,鼓舞了千千万万新女性走出家门。
莫锋:
2003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的莫锋,在非典疫情肆虐之际,毅然放弃到深圳工作的机会,第一个报名参加共青团中央等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内蒙古巴林右旗卫生防疫站从事志愿服务。服务期结束后,莫锋决定留在大草原。
谭铁牛:
与妻子双双向英国雷丁大学递交了放弃该校终身职位的辞职书,卖掉房子和汽车,在1998年初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登上了回国的班机,踏上了报效祖国的无悔之路。
刘翔: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李明:
现代青年李明,怀着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为祖国的发展献出了青春和力量。他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创业实践活动,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设备。
刘明侦:
1990年出生的重庆女孩,18岁留学英国,3年后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一等学士学位。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博士。23岁,以“最年轻的中国女性第一作者发《Nature》”,刷新了这本世界科学领域顶尖杂志的纪录。24岁博士毕业,25岁回国,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26岁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8岁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申怡飞:
22岁的95后科学家申怡飞第一个取得极化码的科研攻关,将2秒钟运行1行数据的极化码平台,优化到了1秒钟能运行20万组数据,这样的运行速度成为全世界相同课题组中最快的一个。解决了中国5G芯片传输过程中的“时效延迟”问题,使中国5G商用提前1年落地。
这些青年事例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青年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